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44篇
  免费   13770篇
  国内免费   8459篇
电工技术   10175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0863篇
化学工业   20005篇
金属工艺   8544篇
机械仪表   9369篇
建筑科学   11018篇
矿业工程   4313篇
能源动力   4164篇
轻工业   9378篇
水利工程   3308篇
石油天然气   7030篇
武器工业   1649篇
无线电   1666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721篇
冶金工业   5383篇
原子能技术   1912篇
自动化技术   20866篇
  2024年   347篇
  2023年   1995篇
  2022年   3758篇
  2021年   5670篇
  2020年   4238篇
  2019年   3415篇
  2018年   3821篇
  2017年   4295篇
  2016年   3911篇
  2015年   5783篇
  2014年   7435篇
  2013年   8546篇
  2012年   10130篇
  2011年   11092篇
  2010年   10279篇
  2009年   9532篇
  2008年   9742篇
  2007年   9251篇
  2006年   8697篇
  2005年   7059篇
  2004年   5079篇
  2003年   4164篇
  2002年   4047篇
  2001年   3451篇
  2000年   2876篇
  1999年   2425篇
  1998年   1621篇
  1997年   1332篇
  1996年   1138篇
  1995年   960篇
  1994年   772篇
  1993年   555篇
  1992年   425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9篇
  1959年   19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The basic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unit of a living organism is a single cell. To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biomedical requirement of a single cell, its analysis has become a key technique in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With a physical boundary of microchannels and microstructures, single cells are efficiently captured and analyzed, whereas electric forces sort and position single cells. Various microfluidic techniques have been exploited to manipulate single cells through hydrodynamic and electric forces. 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 the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droplets holding minute reagents and cells of interest by electric forces,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ease of fabrication, compactness and prospective automation, DMF has become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 We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of various microfluidic chips for analysis of a single cell and for efficient genetic screening. In addition, perspectives to develop analysis of single cells based on DMF and emerging functionality with high throughpu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4.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pped ultrathin polymer films is closely dependent on film thickness an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Using dynam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of polymer films confined between two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confined polymers is reduced with high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Above a critical strength of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polymer crystallization in the thin film is inhibited within the simulation time scales. An increase in film thickness leads to a rise in critical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In thicker films, the chains have more space to change conformation to form crystal stems. In addition, there are fewer absorbed segments in confined chains for the thicker films, and thus the chains have stronger ability to adjust their conformation. Therefore an increase in film thickness can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entropic barrier required for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s and thus an increase in the critical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 201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45.
46.
47.
曾招鑫  刘俊 《计算机应用》2020,40(5):1453-1459
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准确的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的各项形态学参数分析,至关重要的是从显微图像上分割出线虫体态,但由于显微镜下的图像噪声较多,线虫边缘像素与周围环境相似,而且线虫的体态具有鞭毛和其他附着物需要分离,多方面因素导致设计一个鲁棒性的C.elegans分割算法仍然面临着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线虫分割方法,通过训练掩模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学习线虫形态特征实现自动分割。首先,通过改进多级特征池化将高级语义特征与低级边缘特征融合,结合大幅度软最大损失(LMSL)损失算法改进损失计算;然后,改进非极大值抑制;最后,引入全连接融合分支等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的Mask R-CNN,该方法平均精确率(AP)提升了4.3个百分点,平均交并比(mIOU)提升了4个百分点。表明所提出的深度学习分割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割准确率,在显微图像中更加精确地分割出线虫体。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聚龙一号"中四层圆盘锥磁绝缘传输线(MITL)的基本理论。在CPIPIC平台上,采用非均匀网格和周期性对称边界条件,建立了"聚龙一号"的四层圆盘锥MITL的三维粒子模拟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并用并行算法模拟得到了该器件中各层在绝缘堆上和MITL中间位置的电流和汇流后的电流,并与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相互对比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整个器件在达到磁绝缘状态后具有很高的传输效率,并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9.
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为原料,采用NiMoW/γ-Al_2O_3商业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80℃、反应压力8 MPa和反应时间1.5 h条件下,分别在不同剂油质量比(1∶25、1∶20、1∶15、1∶10)条件下进行加氢实验,通过采用元素分析、FT-IR、XRD、~1H-NMR和XPS等分析表征手段,考察不同剂油质量比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质加氢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加,沥青质转化率提高,加氢产物分布也发生大幅变化,沥青质和芳香分轻质化转化为饱和分。但随着剂油质量比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发生了更多的裂化反应和缩合反应,剂油质量比在合适范围能够很好地起到加氢轻质化且抑制结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针对基站柜式空调耗电量大的问题,创造性地使用基站分布式冷却的方式,达到精确送风,节能高效的目的.在应用实践中检验了分布式冷却系统实际节能量和应用效果,总结出分布式冷却系统应用场景和范围,为更大范围推广应用DCS分布式冷却系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